2024年5月19日 星期日
详细内容
《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》1日起施行
来源:新华日报发布时间:2012年08月02日作者:
《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》今起施行无形障碍亟待破解


  8月1日,国务院颁布的《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》正式施行。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无障碍设施的行政法规,将直接影响全省480万残疾人、1200多万老年人的生存质量。江苏无障碍环境建设情况如何?残障人士平常能否顺利出行?昨日,记者就此进行了实地探访。

  走进南京市鼓楼区晚市社区44号楼的朱心华家,一进单元门洞就发现,楼道台阶变成了坡道,公共走廊上有一排黄色扶手。朱阿姨拄着拐杖迎了出来,边走边向记者介绍,“你瞧,扶手是塑钢的,还有防滑颗粒。”朱阿姨家非常干净,不像是独居的残疾老人家。进了门,朱阿姨坐上一张特殊的座椅,在改造过的低矮灶台前示范炒菜。“虽然残疾,但我不想麻烦儿女,一直是自己单过。”朱阿姨家的马桶、洗脸台、淋浴间均安装了活动扶手,不用时可以抬起来,不占地方,淋浴间还安装了一张防滑洗澡椅。

  “残疾人的行动自由,第一步,是在家要自由。”省残联负责人介绍,在无障碍改造过程中,地方坚持一户一设计,个性化安装,经费由省市残联和区财政支出,户均3000元左右。今后几年,全省要为12.5万户贫困残疾人家庭提供无障碍改造补助。据省住建厅科研设计处人士介绍,南京、苏州、无锡、常州和扬州成为全国首批“无障碍建设”示范城市。到“十二五”末,全省县级以上城市要实现无障碍设施全覆盖。

  但在采访中,记者也听到了另外的声音。

  “都说无障碍设施建设达标,你见过大街上有多少盲人、多少坐轮椅的残疾人出来过?”采访中,残疾人和老年人纷纷向记者反映:“下不了楼、出不了门、过不了马路、坐不上公交……眼见着有设施却用不上的情况很多。”行动不自由,直接阻碍了他们的求学、求职和求医等需求。

  为什么建设数据和残疾人的直观感受有如此巨大的悬殊?省残联维权处处长杜泮宗认为,不但要建好无障碍设施,更要管好、用好这些设施,才能让残疾人真正从中获益。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,涉及的部门很多,有住建、民政、残联、工信、老龄委、城管……此次法规虽然明确要求,新建设施必须同时设计、同时施工、同时验收,但在管理上,还没有明确职责,只说明“谁建设、谁管理、谁负责”。而实际操作时,很难界定职责范围。据悉,近5年来,南京共投入1.5亿修建无障碍设施,但由于长效管理没到位,有80多条市政道路需恢复盲道,3000多处无障碍设施需整改。

  如上所言,记者扫街时就发现,南京河西江东中路的盲道上停满了机动车,成了路边停车场;新街口金鹰商场外,电动自行车大量占用盲道。停车点收费员说,“平时没人管,碰到交警检查,就迅速挪开,但这种检查很少。”在南京管家桥,盲道缺失、破损严重,有的盲道直接通往建设工地大门,成了“断头路”。

  管理难是一方面,另一方面是设施知晓率低,残疾人不会用。南京地铁集庆门大街站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许多残疾人根本不知道有牵引电梯可以载着轮椅上下楼梯,以致花大价钱装配的牵引电梯一次都没用过。升降电梯也很少有残疾人使用,多数是健全人或小孩在用。

  除了物质方面有形的障碍,当前还有制度、社会成员行为习惯、意识形态、心理等方面的无形障碍。有人就质疑,为一小部分人建无障碍,是不是浪费?靠轮椅出行的南京下关区肢残人创业明星宋爱霞认为:“无障碍设施并不是专门给哪类人做的,我们每个人都可能用到,这些设施非常有价值。”南京市民李先生7月24日推着轮椅带着患病的老母亲在路口打车,可连连遭到拒载,酷热难耐的他将停靠在身边的出租车玻璃砸了泄愤。而司机拒载的理由都是,后备厢装不下轮椅。

  “这是无形的障碍。如果人人都能伸出手,帮残疾人一把,到哪里都是无障碍。”南京市南苑街道残联人专职委员胡明宝靠残疾车代步,他心目中的无障碍就是:“遇到上不去的坡时,有人伸手推一把。”

  为此,杜泮宗呼吁,我国是世界上残疾人和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最多的国家,加快无障碍环境建设尤为重要和紧迫。国家法规出台后,我省应及时配套出台实施细则,明确执法力度尺度、惩罚条例等,对故意不执行法规的对象要出台具有威慑力的惩罚措施。有了实施细则,才能把好事办好,让残疾人真正能走出家门,融入社会。